记住乡愁

赵第顺:大西头村简志

时间:2021-07-26 15:44:30   作者:初心习作网   来源:本站   阅读:600   评论:0


一、历史沿革


大西头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很早以前就有人在这里生活。明朝初期,赵普让迁居于此村,原居白、唐姓氏已消失。从此,村子人口以赵姓为主,后来通过联姻与其它原因,又有张、王、李、贺、曹、郭、朱等姓氏迁居过来,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应县西南乡一个较大村子。因毗邻普觉寺之西,因而得名“大西头村”。

据《应县志》记载,明万历时大西头村称大西头堡,应州共设9个官守堡,8个自守堡,大西头属自守堡。清雍正年间,全州共分3坊,1乡,147村,大西头归周家里乡管辖。解放初期,归八区管辖,区公所设在杏寨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大西头归杏寨人民公社管辖,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大西头村归杏寨乡管辖至今。


二、环境设施


大西头村位于山西北部,雁门关外大同盆地南端,应县、山阴交界处,桑干河三干渠、四干渠之间,西与山阴县羊圈铺、羊圈头接壤,南与望岩村、小南头村相畔,东与大北头村、辛坊村对望,北与贺家地、郭家庄毗邻。地里坐标为东径110度,北纬39度左右。东西长约3200米,南北宽2800米,总面积约4800万平方米。村庄建筑主要分布五个居住区域: 后街、当街、南街、西头、东窑(河湾)。房屋建筑以土木结构平房为主,西头过去老财多,大部分是青砖瓦房。

现在新建房屋向西南方向发展,建村有序,房舍成排,街巷对应,铺面齐新。房屋建筑以钢筋水泥结构,面贴瓷砖,现浇梁顶,上披红瓦,门楼宽阔大方,机动车辆出入方便。房前屋后杨柳成荫,院内桃李花开芬芳沁香。村外奶站养殖场红墙蓝瓦,分外耀眼。村里大街小巷水泥硬化,人畜分离,整齐干净,夜晚路灯明亮,如若白昼。自来水入室,饮用方便健康。房在绿丛中,人在画中居,是塞北人居环境最优村庄之一。

大西头村地势平坦,田如棋盘,水渠纵横,南有三干渠,北有四干渠,间有机井群,灌溉方便。“五四干沟”排碱成效,土地改造均为良田膏地。地下水资源丰富,50公分下可见水,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主要地名,有白家田、唐子庙、尹家地、枯井地、张家地、河东、大小驿道、官地、狐子窩、大东北、地西头、老坟后、周家榆、铺道、三十亩地、?芨卜、马莲滩、西河沟、青石头地等。还有万亩大北滩,经测试地下水质优良,2015年招商引资,新西兰恒天然阳光双倍牧场安家落户,占地1234点7亩,年奶牛存栏10500头,本村有30多名青年被招为长期员工,交“五保一险”饭“四菜一汤”。大西头地藏丰富,2017年勘测队发现有大量地下石油,以作地理坐标计划开发。

大西头村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干燥,日照短,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7点5度,平均降水量430毫升,无霜期130天左右,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黍子、谷子、高梁、小麦、胡麻、豆类等。经济作物有葵花、甜菜、青椒等。养殖有鸡、猪、羊、骡马、黄牛,近几年以养殖奶牛为主。


三、组织发展


1945年县公安科侦察股长李树仁来大西村发展地下组织。秘密介绍佃农赵维家加入共产党员,并建立起党支部。赵维家又发展了赵太家、赵祚满、赵传甫、张志兴、王恒等二十多名穷人加入共产党员,他担任大西头村首任支部书记,赵显家任组织委员,赵传丰任宣传委员。下设三个党小组,与支部书记单线联系,当时是地下党组织,赵维家公开以农会主任身份开展工作。赵维家因工作积极,成绩突出,被调八区工作,村支书交赵显家接任。


大西头村历任组织机构


书记: 村长(主任)

赵维家(45年) 郭守成

赵显家(46年) 郭守成

赵俭家(48年) 郭守成

赵祚滿(49年) 郭守成

赵太家(56年) 张志兴

赵信家(59年) 赵福家

赵太家(61年) 赵福家

赵信家(67年) 赵乐家

张国友(68年) 赵乐家

赵信家(69年) 赵乐家

赵太家(72年) 赵乐家

赵乐家(78年) 赵第楠

赵第楠(85年) 赵传椿

赵君家(89年) 赵第楠

09年从乡里委派书记,赵第尚担任村长至今。


统计局资科显示,2019年大西头有288户,在册人口1295人,共有耕地6220亩,其中水浇地3978亩,经济总收入1042万元,养殖奶牛837头,是全县养殖大村,也是产粮区和无公害蔬菜区之一。1981年“见苗承包”以来,大西头村在国家的惠民政策支持下,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现代化水平。许多人在城里买了小区楼房与汽车。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四、古建遗迹


1、 真武庙,位于村后,是最高的建筑。夯土砖包台基下面有一个精致的砖雕门楼,拾阶而上是一个小院,周围有一米高的花栏墙,正中有一间单檐殿堂,供奉着真武大帝坐像,左右两侧站立着周公与桃花女之塑像。

真武庙在文革期赵信家担任村支书时被拆,在那儿建起了学校。赵太家担任书记时,又把学校推倒重建到村南。实行计划生育后,随着城乡一起化的发展,学校人去屋空,也将成为历史建筑物。

2、 大西头五神宫,俗称大庙,位于村东北方向,坐北朝南对正河湾,传说明朝年间,一次发洪水,突然河湾发出喊“救命”之声。人们救上一位木雕“关老爷”,于是村民们募捐集资重新彩画后供奉,建起一座关帝庙。延至清同治八年,有赵殿光等人领班关帝庙大修扩建,里面增添了其他殿宇圣像,改名为“五神宫”。

大西头五神宫,属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建筑均为清代建筑遗构,蕴藏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内涵。现五神宫遗存主要建筑造型美观,结构大方,在当地同时期、同类型建筑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大殿山墙砌筑有砖雕悬魚墀头,雕刻工艺精湛,富有艺术想象力,充分展示了当地建筑工匠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此外,大殿内部的壁画均保存比较完好,神仙出巡图,关帝生平图等题材的壁画,故事情节生动,线条优美流畅,画面栩栩如生,十分珍贵。大西头五神宫在应县众多庙宇中,是唯一比较保存完整的寺庙,2020年7月中央电视3台,专访播出。五神宫是大西头悠久历史的见证,因崇祀民间五神而在本地百姓生命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2019年赵第祝(局长)与文保部门联系协调,赵第尚等人主持“五神宫”修复,他还帮助赵第顺编修《赵氏家谱》等,是村中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3、 老茔古碑,村西北半里处赵家祖坟,年久风沙集起一米多高土丘,上面浮立着四通古碑,碑文之一“崇祯三年秋立 明故應庠生臨溪趙公妣曹氏之墓 不肖男 煌 輝 治 孫 顏宗 榮宗 光宗 重孫 繼 緒”。碑文之二“崇禎三年 明故顯考處士子健趙公妣劉氏之墓 不肖男 服 化 悦”。碑文之三“崇禎十三年秋立 明故顯考妣處士國用趙公何氏之墓 不肖男 明金 孫 可喜”。碑文之四“崇禎十三年秋立 明故顯考妣將士廸功郎光宇趙公张氏之墓 不肖男 可立 可培 孫 紂 縉 必”。古碑上记载的那些文字具有考征价值,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4、 官地牌楼,位于村东4里处的官地,原属赵氏南门的老坟,上面立有两座青砖砌的碑楼。传说官职为廸公将士郎赵广宇,而忠实的管家齐必林,卑随主过姓,子孙后代延续不得更改,便在生牛皮上用硃砂写成契约,埋到碑楼下面,陈年经久,传说在阴湿气滋养下成了"精″,竟然在北湛一家老财水瓮里出现牌楼的影子。南蛮分水先生,实是盗墓贼借助此事,趁夜色带人把碑楼破坏,并把那些古董宝物全部洗劫一空。 70年代平整土地运动中彻底铲除,现成为一片绿茵,只留下一面残缺石碑横躺在一边无人问津。大人们从古墓里扔出带花纹的小碗小盘,偶而还有玉器首饰等古物,小孩子们捡上玩家家。那时小孩不懂,大人也不懂,现在来说破坏文物是一种罪孽。碑楼与古人一样永远成为历史记忆。

5、村东有一处百年老窑,是大西头村现存最古老的土窑房,一直没有传说下它的建造年代,很可能是建村最早的房子,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房主人郭家是柳编世家,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各种柳条编制品。有:水斗子、水撇子,箥箩、簸箕等。老窑房在主人郭明清的精心保存,俨然是一个小型历史博物馆。里面更有一个齐腰高的大水瓮,因舀水不方便,埋到地里半截,水瓮的水从来没清过底。因而,传说一个有趣的故事,大仙爷给看病说,“水瓮陈年日久养起了‘小龙’,你家要出贵人了,前辈必然苦修而成”。后来,果然他家15岁的儿子考上了北京大学,后出国留学,现成为一名国内外知名的科学院院士。这处老土窑人们称“院士故居”,常有游人带上孩子慕名而来参观,激励自已孩子好好学习。

6、 村西头有一处标准的北方式四合瓦房院,内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南房,二虎头雕花门楼,影墙,周围院墙全用青砖包砌而成,保存比较完好。四合院里历代曾出过秀才乡绅、黄埔军官、地方名师,海外博士,名校教授等人士,名实“书香门第”之家。


五、田园故景


《百年古柳》,大柳树位于大庙东山门前,春天,千万缕嫩绿枝条随风荡漾,各种小鸟登枝鸣唱齐和,引得出地劳作的村民们注足眺首。夏天,树冠蔽日,鸣蝉不休,儿童们在树下玩耍戏嬉。母亲一边照看孩子,一边做着针线活儿;也有老头儿对弈下棋或闲聊。突如其然下起雷阵雨,跑雨的人们赶到大柳树下避雨,谈论着丰收的前景。秋天,风卷落叶,如蝶般地翩翩起舞,一些老人们扫叶归筐,回去生火。冬天,雾柳更是壮观,像条条银线,绒装素裹,微风拂柳,银花漫舞,好一幅淡墨写意国画。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大食堂,大柳树被伐,做了大蒸笼。


《西潭消暑》,村西有一处低洼地,雨水和浇地退下的水,自然形成一个蓄水潭,俗称“西圪巴”,实是村里的“小西湖”。潭里终年有水,清澈见底,微风吹过,波光粼粼,犹如碎银残玉。潭边人家养了鸭子与鹅,一群一群地蹒跚来这里嬉水群游,也有野生水鸟扑翅抖身,捕捞食物。倏上倏下的蜻蜓引的孩子们投石击戏。仲夏午后,人们都要到那里泡澡消暑。清潭四周,绿草密匝,野花浸池,是人们休闲的好地方。冬天潭面结冰,犹如一面硕大的明镜,这又成了孩子们冬游的天地,冰车飞滑,笑声遍野,日落忘归。后来,村子里随着人口增多,西圪巴被填平,成为村民的宅基地。


六、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是民间文化,历史文化的主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越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民族风情也就越浓。大西头村岁时过节,礼义风尚,文化娱乐,风俗习惯很讲究。过了腊月二十三浓浓年味来了,这一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寓意驱走旧年的晦气,迎来新年的喜庆;这一天必须吃好的,俗语“不吃好的嘴歪”;这一天都吃麻糖,糊住嘴,让上天的各路神仙,与玉皇大帝多说些好话,来年风调雨顺;这一天开始人们就加紧备年货了,做豆腐,压粉条,生豆芽,蒸花馍馍,洗猪羊头,杀鸡子,捣调料,洗床被单等。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兴高采烈地时不时放着零星鞭炮。年味临近,二十八吃莜面饺子,糊窗花。二十九是年初日更忙,早上捞捞饭,上面插上绿葱叶、红辣角,再放几个红枣与爬饭魚。这一天要贴对子,熬骨头、吃油炸糕。下午男人们拢旺火,请祖祖,女人们挆饺馅,煮猪羊头,晚饭吃豆面。这一晚大人们不让小孩脱衣服睡觉,说怕走了魂,全家人坐一圈边捏豆芽边熬年。现在人们看“春晚”节目,过了12点就发旺火,吃年夜饭了。过去乡俗五更发旺火,响爆竹,供祖祖,请各路神神。

这时候,各路神仙从天宫奉旨回来,继续掌管人间风尚礼仪,所有拆旧房,建新屋,婚丧嫁娶全的择日子。大年早上吃饺子,谁吃上“蹦子”钢币,就一年有福气。上午烧茶,迎接本家新娶的媳妇儿来拜年磕头,并预定下请人的日子。初二接财神,家家户户早早就把门敞开了,上香,燃爆竹招财,有的人家还要发旺火,是用木柴拢起来的。初二,十五、十六“生米下不得灶,早上喝氽饭,吃米馍馍、烙花儿。城里人大年迎喜神,村乡要择日子,要看“喜神”在那个方向去迎。迎完喜神,过了破五,人们就可以出门窜亲戚了。

从大年到十六日要忌针,女人们不能做针线活儿。小忌针如:“初四插个黑刺”,大忌针那是万万不敢冒犯,如:“初三捉针三孤三寡”,“初八捉针扎八仙眼”,“初十捉针害个食指”疼的要命。如“十五十六害忙病”女人们不是田地里的主要劳力,就无所谓了。二月二龙抬头“引钱龙”,家家户户把水瓮水挑的满滿的,挑水的时候边走边洒水滴儿,一直引到自已家。接下来的主要节日,清明节蒸寒雁,上坟祀祖。四月八,吃麻叶,挖窨子,建厕所。五月初五端五节,吃粽子,贴公鸡,并说“贴上符,有人扶,插点艾有人爱”,应县特有的风俗,城里人全到木塔下集会。七月十五,送面魚。中秋节比较隆重,仅次于春节,各种瓜果桃李全熟了,晚上一家人团团圆圆供月亮。腊月“腊八吃红稠粥”,人说,过完腊八数大年,新的一年又不远了。

大西头文娱活动,元宵节,跑秧歌,踩高跷是主要的传统风俗。六十年代前,以跑秧歌为主,活动场子有多种多样的,大整套有出队,编蒜辫子,中型的有: 八角楼,九九图,过街场。小活动有,三人场,二人场,单点,一般是进院去拜年活动。

后来人们对跑秧歌不感兴趣了,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踩高跷。把木拐梆在腿上,场数,套路与秧歌一样,服饰,角色,人物装扮也基夲相同,就是队伍年轻化了,女角色也多起来。一般白天新手踩高跷,晚上老手跑秧歌。晚场更热闹,在跑秧歌的间隔时穿插一些小玩艺。如:抱跤人,跑旱船,坐花轿,耍狗熊等。

七十年代,由于喜欢艺术的赵第顺弟兄参与,对高跷人物,服饰进行了改革,演出内容大分部是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与样板戏《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为角色。依照人物制作了服装头饰,并选拨优秀演员。肥头大脸的赵传夺扮演猪八戒最出彩,猴眉怪眼的陈礼演孙悟空,活灵活现。白骨精是反面人物,女娃们不愿意饰,郝明照男扮女妆以假乱真。带队的旗子一摆,锣鼓喧天,唢呐吹起“将军令”,表演开始了,活动新颖,动作到位,人人合彩,撇街滿巷全是人。正在热闹到高潮时,“络毛的”被人们簇拥而进入场子,先络新女婿和外地工作人员。

元宵节放烟花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响斗子,鹅下蛋,猴尿尿,大多数起火全是自已纯手工做的。大西头放烟花在三乡五里是出了名的,尤其赵元贵继承又有所发展。山西电视《黄河》台,曾来采访播出大西头放烟花传统“非遗”节目。

大西头村民向来能歌善舞,新老交替以传带方式延续下来,五十年代有赵传和、赵传贤领班,排练出二人台《挂红灯》、《十对花》、《拜大年》等传统节目,由果玲、赵玉枝等人主演,赵翠香与赵第梅演的娃娃戏《小放牛》更受人欢迎。赵祚尧老师编导《海蚌舞》由赵第儒与韩兴春表演,舞姿优美大方。六十年代初,由郭礼老师编导,王宪中、赵玉莲等人演出一些歌颂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小品戏剧,艺术涵量高。七十年代,回乡知青赵玉莲组织起“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由赵第忠与赵银枝演出《老俩口学毛选》,《逛新城》,《学大寨》等时代感强的节目。

特别是近些年,元宵节更是红红火,热热闹闹,购置新行头导具,使其队伍整齐,服装艳丽,同时把传统的踢鼓秧歌与现代舞蹈巧妙地结合,形式多样,内容新鲜。近年来,元宵节多次代表杏寨乡进县城汇演。


顺应了新的时代,活跃了农村气氛,丰富了文化生活,促进了和谐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七、文化教育


大西头自古重视文化教育,称“文化村”名不虚传。明清时期的有文化人占50%以上,民国时期大西头特别是西头(伙大门院)受过中等以上文化教育人达95%以上。明初第一位厗生赵临溪,重视后代文化教育。赵子健、赵国用处士,在乡教书或开作坊当铺。赵光宇是武将镇守南疆。清朝出了十几位秀才有赵弼适、赵晋卿、赵晋臣、赵弼进,赵弼凤,赵廷运、赵祚红、赵传功等人。

秀才赵弼适,清嘉庆十一年编修《赵氏家谱》,保存至今。更让人称道的是他那一手(王体)行书,线条流利,遒劲有力,当今书者观后,感叹不己!

赵廷运18岁考取秀才,号称“应县小秀才”,他口齿伶俐,能言善辨,帮人写诉状。有小南头侄婶打架,打掉婶子一颗牙齿,他写为“咬耳扳牙”,免于重刑,如这样事例很多。尤其本村与邻村闹纠风常有理。因此,有民谣传“文甘港,武赤堡,不说理大西头,好打官司小南头,望岩出了一把贺……”。当年应州遭了大旱,粮食欠收,让他写奏文向山西省府报灾,应县免收了一年税银。他还率领乡亲们,因收粮不公,蹭了县衙的粮斗,搬掉贪官污吏的官帽红顶子。

清朝未科秀才赵传珍,民国期,山西省师范大学毕业,曾任应县教育科科长。他是西南乡乡绅,庇护一方父老乡亲。

赵传珍的次子赵启仁,是黄埔军校第四届毕业,据说与林彪同届。现在他的曾孙子赵和耳是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武举人赵祚远的三公子赵传珏,字琏璧,山西省第三中学毕业后,回乡创办了北湛完全小学校,任校长。日寇侵犯,学校停办,回村任村长。几个村民曾打死一个来抢劫的游兵残勇,把枪埋到村外。盘据在东安峪炮楼的日伪警察队罗队长听闻后来索取枪支而不果。遂向村长问罪,把赵传珏吊起毒打一顿。此后,他弃文从戍,拉起队伍,到东安峪把日伪警察头子罗队长打死后,与当时也在对抗日夲人的乔军联合,担任第三大队长。一种说法,赵传珏戒大烟上火身亡,还有一种说法,乔日成奸诈,妒嫉赵传珏的文韬武略,主谏亲红(共产党),茶里下毒加害于他。赵传珏死后,乔亲自扶棂,上演了一场假哭棂堂的闹剧,“琏璧兄!你之去,如折我股臂……”葬礼特别隆重,仅纸扎做了三个月,十二连堡热闹非凡,用浑源栗家的“独龙扛”抬棺,全体官兵护送回乡大西头村。

赵传显,他喜欢奇思妙想,与学生说“只要下定决心,还可以站烧红火盖”,为了不失言,竟然身践立行,所以人称他“二先生”。二先生还爱好创造发明,他发明了水车子、园镰刀等许多生产小发明。赵传显创办了东辛寨完全小学担任校长,治学严谨,现在还有一些老领导感慨提起“西北乡出了一大批人材全得益于大西头赵传显校长”。他的三个孙子赵第模、赵第柚、赵第桢全是医学博士毕业,从事传统中医学研究。

大西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多名儿女为国献身。赵祚尧校长在刘庄村抗旱运动中为抢救落水学生而牺牲。

后街五十年代以前人称“小北关”。全街长不到百米,五神宫,真武庙竟在其间,仅居住着十几户人家,汇聚了高端科技、民间手工各种艺术人才。挨门逐户从东往西数: 一号院,郭氏柳条编织世家,也是科学院士郭正堂故居。二号院,掌门人是村中首任支部书记赵维家,后人有民间彩灯名师,多材多艺赵第通、赵第顺兄弟,中智集团(央企)行政高管,高级政工师赵晓贵,企业中层管理人材赵秀娟、赵月娟姐妹花,动漫高级设计工程师赵耀贵,汽车改装专家赵禄贵,家电维修师赵仙贵、赵生贵兄弟等。3号院,上海科学院核能尖端科学人材赵晧贵;4号院,裁缝老师傅郭明兵;5号院,雕花细木工张富、张国友父子,还有民间歌手张喜喜;6号院,应县耍孩业务团长,唢呐名师赵第位,二女儿赵秀英是民企老板娘;7号院,编织席匠李日义父子;8号院,二胡名师赵第兵;9号院,传统围墙画师赵平贵;10号院,经济师赵垒家、赵守家、赵嫒;11号院,接生大稳婆传花老人;12号院,医学名校高才生赵国圆、赵俊贵弟兄,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赵晓燕等。这只是记载了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才。赵惠家、赵彪家、赵第威、赵第恭、赵第贵、赵贵卿等一批老处局级干部,以及柔道冠军赵鑫贵也都是老后街人。后街是出人材的摇篮,大西头村从后街人材可窥一斑。

大西头村不仅有郭正堂、赵队家等一些有名望的科学家,更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的新高科技人材,赵和耳、赵晧贵、赵第远,赵举贵、赵常贵、赵术贵、赵晓霞、赵帅贵、王文成、王文琳、赵晓昱、赵和泽、郭书鹏等,人材辈出,前途无量。



《初心习作网》法律提示:文稿版权归本站,若需转载请注明

相关评论
初心习作网版权所有 | 地址:朔州市平朔生活区单身公寓B楼217室 | 编辑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迎宾苑2#公寓516
网站公众号:chuxinsc    投稿邮箱:cxzww001@163.com    点击查看网站统计数据  晋公网安备 14060202000164号
  晋公网安备14060202000164号  晋ICP备17004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