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

尚志应:尚氏女一生贤慧贞洁享盛名 光绪帝授匾志坚金石传千古

时间:2020-12-22 08:31:50   作者:尚志应   来源:本站   阅读:549   评论:0



清朝年间,窨子沟村尚氏女出嫁在席家堡村安姓富户人家。由于贤慧贞洁事迹感人,光绪十一年,钦命山西学政吕凤歧书写皇匾“志坚金石”。确也为席家堡安氏、窨子沟尚氏后裔留下了历史的荣耀。


清朝道光年间,应县席家堡村富户人家安其仁年轻的妻子因病离世,留下二岁多的小男孩儿安维。不久,安氏家族的人们便到处走访给安其仁完成续弦之事。后来,经过多方调查,终于把目标确定在窨子沟村尚氏。尚氏女子妙龄十八岁,年轻貌美,通情达理,心灵手巧。过门后,由于尚氏的厚道聪颖,尤其是善待继子三岁的小安维,更加博得安氏家族人们的尊崇。小安维与其继母如胶似漆亲不可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不到两年,安其仁又患重病,很快撒手人寰。二十岁的尚氏女子成了年轻的小寡妇。世人皆为之叹息!很快尚氏家族的亲人们在痛心中决定让其改嫁,绝对不能让她这么小的年纪可怜地守一辈子寡。为了落实帮其改嫁之事,有一天,专门派尚氏亲侄子用车去搬。当时,安氏家族的人们也十分同情尚氏女子的人生遭遇,家人们也作出不予挽留的决定。支持让其回娘家早作改嫁的准备。临走时,安氏家人以及席家堡的不少村民们都来参与送行。可是,上车前出现的那一幕恰又让尚氏女作出了命运的新安排。当时,尚氏女子欲上车,三岁多的小安维抱住其腿死死不放,且嚎淘大哭,叫唤着“妈妈甭走,我要妈妈!”尚氏女子伤心的也哭出了声,抱起小安维亲了又亲,本来平时对安维胜似亲生骨肉般的关心照顾,已有了深厚的感情,这下要扔下另行改嫁,她说啥也不忍心扒开小安维抱住她的小手手。当时,在现场目睹的人们,既对小安维产生无比的可怜之情,又对年轻貌美的尚氏女小小年纪不该守寡产生极度的同情。所以,大家都不知该持如何态度出面实施劝说。于是,安氏家族人们的慨叹声、尚氏侄儿的督促声、小安维的哭嚎声、尚氏女伤心的抽泣声,声声感天地泣鬼神,确也奏响了一首动人的分离曲!后来尚氏女子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果断作出终身再不改嫁的人生抉择,下决心永远不离开安维,一定将其抚养成才。主意拿定后,便以坚强的信念果断地告诉侄儿赶车回去,并当众表态宣布了她的决定。当时在场的人们听了尚氏女子的决定,对她为了继子小安维而放弃个人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十分感动,无不为之赞叹!从此,尚氏女子便死心踏地全身心投入培育安维的艰辛生漄……。


日常生活中,尚氏对安维给予无微不致的关怀,半点难为也不让其受,小安维幸福地享受着继母的慈爱欢度童年岁月。而安维步入读书上学的年龄之后,尚氏确对其实施了严厉的管教。为防其去私塾学堂上学中途有逃学玩耍的现象,尚氏天天要亲自将安维送进学堂,而且在他读书学习期间,常常偷着在窗外观察,如要发现安维贪玩注意力不集中,态度不端正现象,总要对其进行严厉批评,甚至实施家法。就这样,安维在其继母尚氏日积月累的精心培育下,成人长大。不仅知识渊博,学业有成,取得秀才、恩科举人之文凭,而且非常通情达理,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后来被朝庭任用,安排到山西芮城任训导之职(相当于现在教育局长的职务)。


随着时间的流逝,安维长大成才了。而年轻漂亮的尚氏女子一天天衰老。两鬓斑白、皱纹满脸、步履艰难、老态龙钟,操持家务料理生活自感力不从心。值此之际,在异地居官任职的安维怀着一颗抱恩尽孝的心情,毅然作出辞官卸职决定,专门回家服持继母。从而,安维以他感天动地的尽孝行为谱写了一曲报恩赞歌,孝子安维誉满塔乡,给后人留下美好的口碑!


听人们传颂说,当年安维回到家乡后,每次从前院步入其母后院住地时,总要跪着前行,而且一步一声妈,边呼妈边前行,直达其母居住的堂屋门,待母亲开门后方可起立。由于安氏家族属村内大户人家,当年光景也比较殷实,安维回来掌家后,便立下一条家规,每天的饭菜必须让管家先请示其继母尚氏,尚氏想吃啥,就安排做啥,所以,每天的伙食内容是根据尚氏的口味食欲来决定。尚氏由于在安维的精心孝顺下,生活不受难为,心情舒畅,确也为其奠定了延年益寿的基础,创造了那个年代八十五岁老寿星的奇迹。


尚氏女子放弃人生改嫁机遇,终身贞洁守寡,牺牲自我,精心培育继子安维,使其茁壮成长的感人事迹誉满塔乡并传颂到京城朝庭,光绪11年,钦命山西学政吕凤岐亲自书写“志坚金石”牌匾授与尚氏。志坚即赞誉其终身不嫁的坚强意志,坚如金石,为育继子守寡一辈子的自我牺牲奉献情怀,胜似金子般的珍贵价值。确也体现了朝庭对尚氏女子的高度认可点赞。“志坚金石”牌匾至今还在席家堡村安氏后裔安玉显家中保存。我们尚氏家族更为有这样一位获得朝庭授匾表彰的伟大女前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再说安维本人,由于天资聪颖,加上继母尚氏的精心培养,更是知识渊博才气横溢,而且性情豪爽,义胆照人。常为百姓办好事,济困帮贫,乐于助人,四邻乡村的人们都赞扬他的高尚品德。在传颂中确也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翻开席家堡的村誌,记载着光绪十八年春,应州遇上百年不遇的大旱,老百姓难以度日。应州知州给各村发放救灾粮,唯独没有席家堡的救灾粮,安维告状拒理力争,结果得罪了县官,县太爷强硬施压,让安维替村民交公粮。安维实施了替村民交公粮的善举后,县官仍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于他,安维到大同府告县官,结果官官相护沆瀣一气,仍难告准。安维又到代州雁平道去告,整整折腾告了一年多。后来巧遇代州道台改装微服私访,才澄清真相。不久正直的代州道台作出结论,认为安维为全村人交公粮是善举,并送安维蓝底金字牌一面,上刻“乐善从长”,同时免席家堡村公粮三年,免安维家公粮三年。由此,大同巡抚送匾“公益集善”。安维的善举事例很多。如安泽青生活困难借了安维300吊钱,后安维白送30亩地让安泽青无偿耕种,安泽青送了“乐善好施”牌匾一块。安维不仅对本村贫困户大力资助,而且对外村外乡贫困户也极力帮助,免租免息,经常施舍土地,先后共施舍土地200余亩,无偿帮助别人维持生计。在其继母尚氏的支持教化下还常搞舍衣放饭善举活动。当年老百姓中传说着这样一句话:“吃粮当兵找道台,生活不了找安维”。光绪二十年,应州知州樊恩庆还表扬安维忠孝双全,挂匾“四世同堂”。安维到了晚年,由于善举多多,德高望重,省府专为其赠送一面“耆年硕德”蓝底金字匾,现仍在其后裔安玉显家中保存。








《初心习作网》法律提示:文稿版权归本站,若需转载请注明

相关评论
初心习作网版权所有 | 地址:朔州市平朔生活区单身公寓B楼217室 | 编辑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迎宾苑2#公寓516
网站公众号:chuxinsc    投稿邮箱:cxzww001@163.com    点击查看网站统计数据  晋公网安备 14060202000164号
  晋公网安备14060202000164号  晋ICP备170046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