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写作

赵第顺:故乡奇葩杏寨中学

时间:2020-11-02 07:54:35   作者:赵第顺   来源:初心习作网   阅读:893   评论:0


杏宅中学是1958年,随着大跃进而诞生的,位于我村3公里半的杏寨村南,是砖石木料构建而成的前后两出水洋瓦房。校园里有东西两栋校舍,为西四、东五9排教室,教研室称校部与校长办公室设在后面。

     

首任校长杨向岐是一位德高望众的好校长。他是我亲戚的亲戚,我姨姐的小姑子的公公 。教导主任武久红是我母亲的老亲,也是我姨夫的亲外甥,后来他大儿子武振诗娶了我表妹冯香兰,更是亲上加亲了。他算一个老资格的领导干部,后当了绵织厂厂长。

       

杏寨中学并非我的母校,胜似母校。因我家里人与杏寨中学有许多许多的瓜葛与交集,使我记忆尤深。杏寨中学初期每年招收两个班学生,一班与二班,三班与四班是复式班,再往后就是单班了。曾有我几位至亲在那里上学,先说我大姐叫赵第贞,是杏中初三班学生,她漂亮文静,内向本份,引得许多男生挑逗追求,那个年代认为那叫做“耍流氓”非礼行为。那时我大伯在小南头村当教师,距杏寨只有两里地,因此,大姐三天两日地跑去找父亲哭诉说人尽欺负她……

      

我姨姐李月英,杏中初二班学生,山阴苏家场人,也许因她表兄武久红主任之故,也来杏寨中学上学了。每逢礼拜日姨姐就带上学校从食堂打回的红稠粥来我们家,为我们饱餐一顿。姨姐一来我们家象个小大人似的和我母亲总是有“呱啦”不完的话……她毕业后在杏寨小学代课,经表兄武久红作媒嫁给了得意门生岳生荣。

      

再说说我表哥胡忍成,是杏寨初四班学生,他爸爸是我母亲心目中的大官儿“二毛主席”胡政委。姑夫在城里武装部工作,姑姑没随军常住娘家。表哥星期日回到我们家,见他穿一身魚肚白色制服,脚穿烟紫色三接头皮鞋,留着分缝头,一副公子哥派头。再加上一米七八的个子,在青一色土布凡衣同学之间鹤立鸡群,气宇轩昂。然他外强中干,学习不怎的,而出手大方,有一次,学校号召救灾义捐,其他同学把平时攒下的分分角角全捐出了,而共也没凑起5元钱。表哥一伸手10张大板子钞票甩出去,一下子轰动了全校,很快传遍全乡。

       

杏寨中学声誉很高,有“进了杏寨中学,将来不愁铁饭碗”之说。尤其,七班升学率78%、八班升学率高达96%,是杏中最辉煌时期。八班我村大西头就有6名学生,赵传耀、赵第章、赵玉莲、赵第茂、赵第山、赵传统全升到应县高中与中专学校。

        

那时全县仅有三所公办中学,城里为一中,下社为二中,杏宅为三中,城西边的学生大部分全考杏中,但只招收一个班45人,因而考初中远比现在考大学都难。望岩完小高五班应届生仅考上我哥一人,李日生是从山阴城中学返回又考入杏中十班。然而正赶上“文革”,没学几天就停课闹革命了,学校制度乱了套,我也经常跟上哥到杏寨中学去混,所以学校里的有些事都略知一二。诸如: 杨安德掌权,刘浩生下台,李日生领衔,刘一仕造反,殷仲义批斗,宿子和潜水。朱琳荣老师是山大实习生,人缘好美术精,贺志发有学者风度,俄语、英语全精通,赵大成茶壶煮扁食,肚里有货倒不出,赵传义学历不高口才爽。

         

平时抛头露面的学生中:  邓珍是狼耳沟飞出的金凤凰,高厚、刘浩大校园活动初显组织才干。还有安守财、丰月太、赵传椿、郭玉花、穆仙花、赵双连全是些才子佳人胚……我还吃过张和瑞的虾米醬,水泉沟尚德玉家喝过甘露汤。贺仁信、赵传普、赵传达等原本就是我的同学,所以杏寨中学很多老师认我为他的学生,学生也认我为校友。尤其,高玉平与我哥是10班同学好友,便与我以同学相称。我在生产资料公司几十年,同事们都以为我们是同学关系。

        

我还真与杏寨中学有过一丝缘份的,那时,杏宅中学刚成立高中班,朱琳荣老师让赵传普、李日生上门找我去上高中。朱老师知道我爱好美术,他说如果其它课程跟不上,就着重于语文与美术。当时我考虑弟兄多,家庭困难,我已担任小队会计,一年可挣5000多个工分呢,家庭一下子失去我这个强劳力,哪能行?所以说也没与父母说就自已谢绝了,现在回想起来与杏宅高中擦肩而过之缘份,确实有些遗憾。因此,我用哥的初中课本,借用县一中赵第章兄的高中课夲,立志自学。初、高中语文、文学、历史、地理、生物、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学过了。

        

杏寨中学奇闻怪事也很多,李日生突然带领一帮学生回村“破四旧”率先士卒,砸烂人家的古董,搬倒大庙的瓦兽,剪掉姐妹们的辫子……有人戏编了一首打油诗云: 


文化革命搞运动,

青年学生想进步,
父老乡亲不理解,
瞒怨责怪李大人,
如今成了老来翁,
上街散步独自行。

         

杏寨中学最出名的是当年有个传闻,也许是传谣。一次村里人掏学校厕所,发现女生厕所里有一小卷“脏物”。其中有一人拿着一元钱,边晃边开玩笑说,“谁把它吃下去 ,我手里这钱就给他。”话音没落就有人率先举手表决,“我吃,可不能耍赖啊”!于是两人说定,拉勾执行,众人围观作证。只见那人捡起血渍污物放到嘴里,仰面朝天圪挽了几个回合,便眼一瞪,嘴一扁就吞下肚里……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全村,可怜七尺男儿无颜再见“江东”父老,遂自缢了绝一生。可见人: 尊严与金钱,愚昧与理智,生与死只隔着一张薄纸。

      

不过在这里,我要慎重地申明:   这件事可与杏寨中学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是发生在校园而已。

      

杏寨中学那可不是一般中学,杏寨中学往外考住的学生可多着哩!雁北地区都有名。 虽然,杏寨中学地势偏远,大部分学子都是贫苦农民家庭出生,但他们不畏贫穷,自强自力,勤奋好学,立志成才。后来有的成为国家之栋梁,科技顶尖人材,或在自已从事的领域为领军人物。

          

杏寨中学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先后考出了许多优秀人材,有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正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赵队家。还有在京科技人材孙学成、岳宝荣,政界丰氏三杰丰子富、丰子贵、丰子义,李氏二娇李玉梅、李玉青。政商双栖名人丰开成,房地产开发大亨薄善珍。民进山西爱书似命的赵柱家,书法高手高玉平,民间艺术彩灯大师赵第通,律师名嘴赵晨观等。更有各界领导干部:  省委杨仁耀、曹禄昌,部队: 曹录、丰琪太、赵武官,央企馮加亮,中铁赵第山,雁同地区“笔杆子”李贵荣、李文忠。县级有 : 山城儒庆李恒瑞,仲英广通常天福,第祝彪家胡宝录,世民希俊郭广万、润雨正芝何立善,朔州煤运胡子正,铁杆校长胡仲林。名师:  曹春昌、张廷芝、赵贵家等。杏寨中学是培养优秀人材的摇篮,杏寨中学毕业的材俊数也数尽……


在教徒们大修庙宇教堂的同时,竟然有胡仲林,何立善等老杏中毕业人,在一次同学聚会中萌发了修建“杏宅中学纪念馆”之设想。据杏中八班曹杰业同学介绍,现在杏宅中学遗址被一户村民临时住着,产权仍归乡政府,如是就可无偿使用了。因为这是办公益事业,也可以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取得政府支持。

        

杏中十班同学赵第通,初步策划了一个方案,就叫《杏中学子励志展览馆》。复原后的校址,把那些科学、军政商界成功人士们,曾经在那里勤奋学习过的教室分别为:园丁良师展室、科技工程展室、军政商界展室、书画艺术展室等。个别教室摆上虚似桌登,标上某名士坐位,设为他们个人展览室。黑板上的影视屏不停的播放,来展示他们的科学成果与政绩的励志故事。

        

把杏寨中学遗址办成励志文化教育基地。让各学校同学与游人来参观,学习他们勤奋好学,为国奉献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将来更好地去报孝祖国,报孝人民。


作者系应县文化名人



相关评论
编辑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迎宾苑2#公寓516 | 联系电话:18634991891 | 初心习作网版权所有
  晋公网安备14060202000164号  晋ICP备17004643号